人才争夺与管理,什么才是决胜关键
城市引才政策的不断扩围预示着,未来,学历不再是城市争夺人口的重点。
据报道,2017年至今,至少20个城市出台包括解决户籍、提供租房购房便利条件、支持创业等政策,吸引大学生前来落户。今年3月,西安公安局宣布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在线落户的当天,就迁入8000多人;4月24日,珠海在全国首创给人才“赠送50%住房产权”举措,5年内将筹集人才住房约3万套,同时对毕业3年内拟来珠海发展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实施“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凭毕业证和相关资料即可申请落户。
仿佛一夜之间,各大城市意识到大学生也是人才。需要指出的是,能提供高生活质量的城市,或许才是真正赢家。
对待人才的态度开始改变
大学生成城市争夺对象
一般而言,本科学历毕业生就被认为是人才。在中国全部人口中,每20个人中有3个是本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其中只有1个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鉴于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2.7%,在新增大学生中,包括各种形式的同龄入学的10个人中,只有4个是大学生,普通本科生仅有2个。考虑到教育是收入差距、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抓住了本科生就意味着抓到了顶部的20%的人才。
纵向来看,大学生在城市落户呈现先易后难的局面。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毕业即拥有干部身份,由国家分配工作,自然能在城市里落户。随后,市场经济成为劳动力配置的主体,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在数量上,人才不再像以前那么稀缺;同时,大量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处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指出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城市没有感受到一般人才的重要性,只把目光盯在极少数的知识精英身上。
目前,这种对待人才的态度开始改变。从趋势上看,城市“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结束。少数一线城市因区位、城市地位的优势还可以保持淡定,二线城市已经明显感受到人口流入放缓的压力。人口流入放缓,直接影响各城市社保收支的平衡、税收增长、土地出让金的收入等多项关键指标,以及城市长期的发展潜力。杭州、武汉等几个城市的表现,也显示了人口流入的速度与质量,基本上可以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好与坏。
收入并不总是人才看重的
赋予人才市民待遇值得关注
要吸引人口流入,首先要搞清楚人因何而迁移。一些研究发现,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更好的就业机会及工资收入;二是更好的生活质量。在中国,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工资收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就越好。因此,人们也非常乐意向大城市集聚。
过往的中国城市以户籍为识别工具,允许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并向其提供公共服务。在快速城市化之后,就业的户籍障碍被取消,人口迁移、选择城市的主要动机是就业机会和收入。所以我们看到,人口流入主要是东部发达城市,包括广东的一些后起之秀,尽管当地的公共服务等生活质量并不算突出,但赢在就业机会多。人的一生中,收入并不总是最重要的,还有生活质量,包括义务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和宜居的城市环境,尤其当人结婚生子后,生活质量在备选城市的要素中的角色就格外凸显。很多在大城市工作多年的年轻人到了结婚生子时,在购房或落户无望之后,便会选择回乡扎根,转到家乡的地市、县城购房、落户——这往往是以牺牲收入为代价的。
当前,在中国的城市中,义务教育、养老保障等城市的核心公共服务主要向户籍人口提供。二线城市用落户来吸引人口流入,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以生活质量吸引人口。这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拼收入和就业,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根本没办法和一线以及东部城市竞争,能吸引人的只有生活质量,即赋予这些人市民待遇。对于很多人才来说,他们无法在一线城市定居,又不甘心回到小城市,在二线城市落户也是更优的选择。
学历或许不再是城市争夺重点
有高质量生活的城市将是赢家
加入“抢人大战”的城市不断增多,也预示着未来所有城市针对所有本专科生的落户门槛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取消,人口争夺也会逐步蔓延到中职、高中学历及技术劳动力。这时,学历就不再是城市争夺人口的重点,低学历的服务业劳动力也会很抢手。除了少数的特大城市以外,落户可能不再会保持较高的门槛。之前,北京上海等城市是控制人口的,但最近也开始抢人了。
北京市人社局公布引进人才管理试行办法,建立优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支持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人才,加大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体育、金融等人才引进力度,其中高新科技创新人才可申请落户。
而上海,继此前发布的人才政策30条基础上,又出台了上海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方案明确,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特别是卓越人才。
资深媒体人连岳表示,北京上海的政策转向,体现了很强的纠错能力,但还不够。城市的人口结构,就像金字塔,塔尖上的高端人才,必须依赖足够多的服务,没有快递小哥,没有家政小妹,早餐店全关了,高端人才不得不自给自足,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呆不了多久他就会离开这里。这是城市的正常生态。
因此,我们要看到,户口之所以能吸引人,是其背后所附加的能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市民权利,这个权利可以切实地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让市民有尊严地生活在城市里。而要更好地吸引人才落户、让落户的人留下来,就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城市的就业机会依赖于产业的发展和区位优势,这有很大的历史惯性。但是,成为一个高生活质量的美好城市,却是每个城市都可以努力做到的。生活质量涉及内容很多,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安全;也有人文氛围和环境,如社会融合、空气与水的质量等;还有通勤条件、政府的公共形象等。
这些或许可以给那些正在致力于吸引人才的城市以启示。
来源:人力资源报